1. 首页 > 推荐文章 > 文章页面

好习惯比成绩更重要,孩子的好习惯如何培养

好习惯比成绩重要 暑假阶段,这5个好习惯,妈妈一定要教会孩子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好习惯比成绩更重要,孩子的好习惯如何培养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专家测算孩子的成绩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好习惯比成绩更重要,孩子的好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要不要补奥数有什么用吗好习惯比成绩更重要,孩子的好习惯如何培养

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小学6年,培养3个好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研究结果发现:儿童时期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你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你走向成功。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003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外语听力成绩首次计入总分。虽然外语考试要14:00正式举行,但为了保证听力测试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在13:45前进入考场,利用这一段时间进行调试收音机和试听等工作,13:45后禁止考生入内。”该规定在考场纪律和考生准考证上均明确写明,各大媒体也都在考前一再提醒。

考试当天下午,上海市某大学考点,13:45以后一连来了4名迟到考生,而这时13:55都已过了。当老师告诉他们不得入内时,这几名同学当场傻眼,这才想起看准考证。

他们纷纷表示没有看清该规定,求监考老师放行。其中一位不断向老师苦苦哀求:“我为今年考研已经准备了3年,我很有信心考上,老师给我一次机会吧。”一位考生边哭边说考官不近人情。

这几名男生迟到的理由,有的竟是因为睡觉睡过了头,有的是因为吃饭吃晚了,最主要的是他们都忽视了“1:45前入场”这一规定。据说,全国很多考点都有类似情况发生,可以说,任何对自己负责的同学都不应该有这样低级的失误。

上面这个让人感慨的事情告诫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确认的习惯,否则就会有吃不消的苦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确认的习惯更会终身受益,例如,平时写完作业认真检查,考试的时候仔细审题,与别人有约的事情要牢记在心并提前落实等等。这样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会好,为人处事也会受到欢迎。

让我们来欣赏另一个故事

1959年10月,原苏联首位宇航员的选拔工作在全国展开。加加林从3400多名35岁以下的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入选者中的一员,并于1960年3月开始在原苏联宇航员训练中心接受培训。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当时20个宇航员在培训,为什么加加林能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参观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感动了他。罗廖夫说::“我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

所以,加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他良好的习惯。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加加林为什么成功呢?因为好习惯给他带来好运气,因为好习惯解放了他,他根本不需要考虑要不要脱鞋,他的文明行为已经自动化了。也就是说,好的习惯能够给人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坏的习惯往往使你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向失败。

有人会问,习惯到底是什么呢?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深刻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习惯培养的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北京市史家小学的一个男孩子上课时很调皮,把任课老师惹生气了,下课了全班同学都埋怨他,这个小男孩很懊恼,就去找他的班主任孙蒲远老师。

孙老师做过40多年的小学班主任,经验丰富,是位全国特级老师。她听了小男孩的话,对他说:“犯了错就认错还是好孩子嘛。那你决定怎么认错呢?”小男孩说:“我去给老师赔礼道歉,再给老师鞠个躬。”孙老师说:“鞠躬很好,会让对方知道你很有诚意。可是你会鞠躬吗?试一下我看看。”小男孩直挺挺地点了一下头。孙老师摇摇头说:“这不是鞠躬,这只是点头嘛,点头道歉缺乏诚意。”那个男孩愣住了,因为长这么大,他从来不知道鞠躬与点头有什么区别。这时,孙老师站起来,给小男孩演示怎么鞠躬:挺胸抬头,双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弯曲与地面平行,再平身,这才是鞠躬。然后,孙老师让男孩子练习了几次,才让他去给任课老师认错。

孙蒲远老师不愧是全国特级老师,她教育学生不光有耐心,还有细心,因为只有细致入微的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儿童教育。

习惯培养的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天津社科院的关颖研究员曾与儿子难以沟通,但儿子房间里贴了许多篮球明星乔丹的画像,因为乔丹是他心中的偶像。

后来,一向不喜欢篮球的关颖,开始与儿子一起看篮球比赛了,并且收集了许多乔丹的故事,这让儿子对妈妈刮目相看,自然亲近了起来。关颖发现,只要与儿子谈乔丹,儿子就心服口服,因为他对这个偶像有认同感、亲切感。

结果,借助乔丹这个榜样的力量,全家人和谐相处,儿子也越来越可爱。

儿童时代就是榜样时代和偶像时代,因为儿童的学习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当然,儿童的榜样和偶像并非都是名人,更多的是他们的伙伴。因此,父母和教师既可以选择孩子喜爱的名人榜样,也可以选择孩子的优秀伙伴,只要发现他们的某些好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习惯培养的第四步-----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天到90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举一个例子,孩子洗手你就得给他训练,不洗手就不能吃东西,只要是吃东西就必须洗手。吃饭的时候洗手了吗?看看,你老问孩子,还老看孩子,孩子慢慢就习惯了。开始一看妈妈,就知道“哦,我要洗手”,到以后他就不用提醒了,就如现在我们大人早上起来洗脸刷牙,还要提醒吗?这是习惯!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

那么孩子的习惯养成呢,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因此要训练。做父母的都很明白,孩子小的时候容易乱,早上起来,我的袜子呢?我的鞋呢?裤子都找不到了,东找西找的,很乱。这就是没养成一个习惯。

我就建议父母采取一个办法,孩子要从小就开始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晚上睡觉以前,把衣服叠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学的书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开始不会,父母可以指导,演示一下,然后弄乱了让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兴趣,像军人一样,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

要注意,培养孩子好习惯,关键在头3天,决定在1个月。这是习惯培养专家周士渊先生的发现。培养习惯需要持之以恒,但开始的一个月是关键时期。过了这一个月,孩子就能够养成初步的习惯。所以说很多好习惯都要这么一步一步训练出来的。

习惯培养的第五步-----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地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有的父母对孩子说:“假期到了,这个假期你要好好把你写字握笔的姿势练好,开学前我要检查。”

这种做法恐怕不行,孩子经常管不住自己,笼统的要求对他们难以起作用。因此父母要把大计划分割成很多个小计划,并不断地与孩子一起总结评估:今天做得好,可以奖励一颗小星星;7天都得到小星星,可以换1颗大星星;获3颗大星星,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奖励。

这样,孩子每天都会知道自己是否进步了,并期待着明天的进步。

北京有一个妈妈,儿子上五年级,写作业磨蹭。在心理学专家的指导下,妈妈开始采取习惯培养的措施。

有一天,妈妈下功夫观察儿子到底是怎么写作业的。发现儿子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7回,一回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回打开电视看看动画片开始了没有,不到十分钟站一回转两圈,这样写作业能不磨蹭吗?

妈妈于是对儿子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我刚才给你数了数,一个小时站了7回,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3回就差不多了吧。儿子一楞,想不到妈妈挺宽容的,说3回就3回。妈妈继续说,你如果一个小时内站起来不超过3回,当天晚上的动画片随便看。儿子听了高兴的不得了。妈妈又说,先别开心,有奖必有罚,如果你一小时写作业站起来超过了3回,当天晚上的电视就不能看,包括动画片。

母子协议达成了。

结果是5天下来,儿子3天做到了,一小时写作业站起来不超过3回,兴高采烈地看了动画片。但是有两天忘了,一到了6点钟,就急,因为不能看动画片,可怎么央求妈妈也不能看。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孩子就这样慢慢地变化了,一想到一个小时只能站起来3回,就会慢慢的控制,并用争取晚上看动画片来激励自己。

就这样,经过三个月的训练,这个孩子终于养成了专心写作业的好习惯。

我觉得这个妈妈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妈妈。我从她的成功经验中,总结出了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加减法,也就是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你想让孩子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就千方百计让他把好的行为不断的出现,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越牢。我们可以借鉴这个做法,就是给孩子一个可以接受的过程,让他们慢慢地把坏习惯改掉。

用递减法减去孩子的不良习惯,就像戒毒。有一年,我到阿姆斯特丹去访问的时候,在大街上发现有的店里卖毒品。我很奇怪:全世界都在戒毒,你们怎么卖毒品呢?荷兰人说,我们是卖给那些戒毒的人的,他戒毒一下子戒不掉,我们允许他们微量吸毒,凭一个证,可以来买点儿,让他逐渐减少。这就是递减法。

我想这是很有道理的。坏习惯就和毒瘾差不多,一定要用递减法去矫正,就是说他的坏行为比原来次数减少,就可以容许他甚至奖励他,一次比一次少,直到成功。

习惯培养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什么叫良好的环境和风气?我一说大家就明白了。

北京有很多外国的教师,某中学的外教我跟他们有过接触有位女外教刚到北京的时候,很不习惯跟学生靠得很近说话。外国人都习惯说话隔得远点,大概得隔上一米,这样说话就很有安全感。但是中国的学生不习惯这样,老往外教跟前凑。学生往前凑,外教就往后倒,一直退到墙角,倒退不了了。周围都是学生,外教很不习惯,但是在北京生活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当这位女外教回到自己的国家以后,她的同事就害怕,因为她老往人家跟前凑。这就是环境的影响,入乡随俗,一切都是以环境条件为改变的。

上面的故事耐人寻味,我们培养孩子好习惯一定要注意,一定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比方家里都不能骂人,孩子如果骂人,全家人都不理他,就是好的环境。

家里有个学生,就需要家庭成为书香之家。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父母千万别打麻将。有的父母边哗啦哗啦打麻将,边说:“儿子,好好学习啊,考北大、考清华。”他能考上吗?

再比方你老在家里看电视,韩国电视剧一集接一集地看,看得泪水涟涟,你还说:“孩子,别看电视,你要好好学习,写作业去。”你说这孩子能专心学习吗?你知道孩子这个时候都怎么办吗?你看电视他不敢过来,但是他想看,他就把门开个缝儿,耳朵竖得尖尖的,用耳朵听电视,这多累呀!所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孩子不在家的时候你尽可以看电视,或者孩子睡觉了你再看电视,孩子学习的时候你最好别看电视。你是个大人都控制不了,孩子还那么小,他更抵抗不住诱惑了。

培养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说习惯培养不起来,是你的方法不到位。习惯的培养是门科学。那么习惯培养的原则是什么呢?是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习惯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培养良好习惯来解放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比方不磨蹭,不言而无信,不做一些低级趣味的事情,要使孩子生活得很有情趣、很有意义。

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习惯培养的过程也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有些习惯孩子比大人形成的早,像环保,我们就要向孩子学习。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且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老师跟孩子的关系越好越有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这样才有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们通过培养好习惯来缔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孩子要不要补奥数有什么用吗

小学三年级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学习奥数,断断续续学到了初二,曾经获得过华罗庚杯金奖和希望杯银奖。高中时转向到物理竞赛,最后进入了北大物理系学习。现在我是一名中学物理老师。

每当回忆往事,我都会感谢我小学时代的奥数老师。我也建议各位家长,给孩子一段时间的奥数尝试。我将从奥数对学生未来学习的帮助、奥数对升学的作用说一下我的想法,再解释一下有人批判的奥数弊端。

首先必须强调:本人不赞成所有学生无差别的参加奥数学习,因为我们必须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

奥数对学习的作用

首先必须指出:小学奥数不同于高中数学联赛的数学,也不同于小学普通数学课的内容。它是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通过更加奇妙的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和巧妙的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挫折,但是也能享受到解决问题带来的快感。

我至今依然记得,在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学校参加奥数课程,老师讲的一个问题。两个人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到达对方出发点后返回,第二次相遇时一共走了多少路程?

当时这个问题老师讲完之后我没有明白,课间去学校旁边买馅饼垫肚子,嘴里一直念念叨叨,直到我买了馅饼边吃边往回走,猛然间就明白了。我觉得那个馅饼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好吃的馅饼。

奥数就是这样一个遇到困难-反复思考-解决困难的过程,一些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感,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知识为吸收知识。

小学时我参加奥数课从来不是家长逼迫的,我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在我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习惯于解决问题,这让我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强大的自学能力。正是这种能力让我在未来的学习中顺风顺水。

奥数对升学的作用

国家虽然三令五申不许把奥数成绩作为小升初升学标准,但是大学录取时依然有保送和自主招生。对于顶尖高校,拼裸分实在太难了。例如高考满分750,在北京要进北大清华需要690多分,有多少人能保证自己在高考中手不抖一下呢?

相反,如果在高中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能拿到学科竞赛国家一等奖,就能免试保送到北大清华;如果拿到省级一等奖,就有希望被北大清华降分录取;如果拿到省级二等奖,也有希望拿到浙大南京等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如果考试通过了也会有几十分的加分。这么大的诱惑力,造成顶尖学生已经把竞赛和自招作为自己的必修课了。

我常年带竞赛,据我所知,现在的竞赛学生,小学都是学过奥数的。从高中开始突然爆发取得极好成绩的竞赛生,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对奥数的质疑

有人说奥数害人不浅,因为它严重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人说奥数教育成了辅导班敛财工具。

北极熊和企鹅就适合生活在寒冷的极地,斑马长颈鹿就适合生活在热带草原。每个学生都有他的兴趣和特长,有些孩子的兴趣就在解决困难和获得快感上,这就是适合学习奥数的学生,不能把奥数一棒子打死。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的确不太适合学习奥数,在这方面我所看到更多的问题在于家长的期待太高,孩子通过奥数学习有进步他视而不见,却总是把孩子与顶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拿出来说事,过度的批评责备,才是孩子丧失自信的原因。

至于奥数敛财,的确,奥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比如著名的某个中小学辅导机构,最初就是靠奥数起家的。但是商人总要挣钱,只要是合法收入,大家都没理由眼红。

我觉得辅导班的问题在于: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奥数的竞争,使奥数难度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如果二十年前我学的奥数是1.0,现在的奥数就是7plus,好多小学奥数题我都不会做。如果教育部门可以规范奥数范围,限制奥数难度,才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好办法,因为奥数是打不死的,正确的引导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孩子要不要学习奥数?这得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了,如果基础比较好,学一些奥数内容对之后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孩子的基础数学都没有学好,那就先去把基础给打扎实了吧,奥数真的不适合基础太差的学生。

在前些年,很多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招生考试,奥数和奥语是必备内容,为了应对小升初考试,大部分的学生都开始学习奥数内容了。在近些年来,随着小升初政策的改变,招生考试逐渐被面谈和摇号等一些新的政策给替代,那么这个时候还需不需要学习奥数呢?还是需要的,只要有竞争,有选拔,那奥数内容就不可少,只不过是量的问题和考察方式的问题,从很多学生的面谈题目来看,里面还是涉及了部分的奥数内容,在时间内,为了应对招生考试,奥数肯定还是得学的。

在小学能奥数学懂的学生,大部分上了初中之后,在数理化方面都能有比较好的表现,也比一般的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具有潜力,从平时给学生上课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奥数的学习能提升学生理解力和思维能力,这是很多人都比较认同的。也确实是这样,奥数的很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独特,具有超前性,运用到了初高中数学学习中才需要运用到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这对初学者来说,压力肯定是有的。但如果能从最基础的入手,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下去,肯定是有所提升的。

为什么大部分的学生学习奥数都没有多大成效呢?主要原因还在于课程进度太快,难度较高,大部分的孩子并没有从最基础的开始,没有系统的进行学习。所以如果想要孩子在奥数学习方面能有所突破,那就得从最基础的入手,先去进行奥数启蒙。学校里面没有奥数课程,所以奥数学习只能靠课外辅导,但毕竟时间有限,一堂课程的内容没有多少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课后的复习和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学习奥数,不能只靠每周末奥数班的两三个小时的课程,需要将奥数学习日常化。奥数内容难度比较大,需要在课后花时间去理解、消化和应用,所以家长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每天都带着孩子去复习和练习,每次可以去复习一个类型的题目,将题目分析和理解透彻,然后再去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进行练习。

近日,一则名为“清华大学教授叫停女儿奥数课”的新闻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据报道,王殿军曾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他笑言自己的女儿上了几次奥数就被他喊停了。

“她问我的题目我都做不出来。”王殿军说,不是因为题目难,而是奥数班解题的方法是“不正常”的。

在王殿军看来,良好的科学教育不是要教给学生千奇百怪的解题方法,这反而会让学生们“思维走歪了、兴趣学没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让堂堂的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都束手无策,败下阵来了呢?

学奥数之风是整个教育体制畸形的一大乱象

什么是奥数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

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奥数是如何火爆起来的

奥数最近的火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追溯改革开放30年的基础教育发展史,一个明显的节点是1997、1998年。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呢?因为1997年前“小升初”实行全市统一考试,升什么学校是依据语文、数学统考的总分来决定——这和当前中考、高考是一样的,“一分定终身”。由于奥数派不上用场,所以,没有多少学生和家长买它的账,没有多少人理它的茬儿,也没有趋之若鹜青睐于它的气氛。

小升初直接导致了奥数的火爆

1997、1998年以后,“小升初”实行电脑派位。从此,决定孩子升什么学校由这个“洋抓阄”来决定。实行了不到两年,电脑派位遇到严峻挑战:一些家长不甘心自己的宝贝儿女被派到一些薄弱校或者普通校,一些重点学校也不待见派进来的“差学生”(有老师愤愤地说,“从来就没教过这么差的学生!”)。有电脑派位这道“大坝”横在那儿,倘若不能推倒它就不妨给它打几个眼儿。“奥数”就是打的一个眼儿。当然,打的眼儿还有别的,比如公(共)英(语)、比如文艺体育科技特长生、比如“共建生”等等;这么说吧,凡是能够使小学生跳出电脑派位的,都是“眼儿”。若不信,可以查查相关数据,“公英”、“特长生”、“共建生”都是在那个时候迅速膨胀起来的。

“奥数经济”

可以说,“小升初”、“择校”与“择生”为奥数派上了用场、喂肥了奥数,奥数又为“择校”与“择生”之风推波助澜、火上浇油。2005年“迎春杯”报名人数达到4万人,奥数火爆达到顶点。也是物极必反吧,当其时也,也是奥数从白热化走向衰微的一个拐点。

2005年北京市教委明令叫停大规模的奥数竞赛“迎春杯”,并且明确各校自办的奥数竞赛也属违规。

今天,“奥数”、“公英”的“眼儿”理论上已经被堵上——“小升初”不得再看它们的证书,初中也不得再设数学、英语的所谓“实验班”(“重点班”的别名)。

这里说“理论上”,是说现实中它还有市场;悄悄的、隐蔽的,还在小升初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把奥数从不起眼推向极致的,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推手,就是——说得好听一点,称作“奥数经济”吧。

奥数经济的乱象

据媒体调查披露,某一培训机构举办奥数班的收入,一个学期就超过1700万,一套奥数教辅材料销售收入就超过780万。许多出版商是吃这个饭的,一套套的奥数教辅材料连续十几次甚至36次印刷,一家出版社2005年起出版奥数“图书”,至今已近1000万册!

办班的、出书的、教奥数的,都发了大财。有媒体测算,每年奥数经济可达几十个亿!

这就是奥数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深层次原因吧?这么丰厚的利润,各方面既得利益者都要拼命维护它。

这就不难理解当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时,除了得到一片赞成拥护的回应外,在反对者的声音中(正常的反对意见是应该容许的),夹杂了谩骂、诽谤,甚至恫吓。

奥数的本质只是“变戏法”的数学

当奥数教育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还有人对它满怀留恋。奥数这玩意儿闻着臭可是吃着香啊!善良人们大概有这样几种声音。一种是“奥数对于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还是有好处呀!”一种是家长的顾虑:“没了奥数,孩子怎么进好学校呀?”还有一种是“取消了奥数,孩子干什么去呢?”

我们先来看两道奥数题,领教一下它有什么奥秘。

例一:2005 3/8-0·375 1949 3·75 2·4=?

例二:污水处理厂有甲乙两个水池。甲池原有水960立方米,乙池原有水90立方米。如果甲池的水以每小时60立方米的速度流入乙池,问:多少小时后,乙池中的水是甲池的4倍?

这就是典型的奥数题。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第一题是一道小数、分数的混算题,如果学生知道1/8 0·125,会提取公因式即可;而知道这一点,雕虫小技耳。

第二题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初中是“小菜一碟”。对于小学生而言,奥数无非是“鸡兔同笼”这样的难题,在初中只是达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水平。这种把中学的知识用来考小学生,对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是毫无价值的,只会使学生对于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还有一些题目,充其量是类似于脑筋急转弯那样的“捉弄”孩子的伎俩。

功利化教育才是奥数之风盛行的根本

数学大师看奥数

我们看看数学大师们是怎样批判奥数的吧!他们首先反对其如上述奥数题目的错误方向。第二反对其功利化、商业化的炒作。

中科院院士石钟慈认为“奥数”不是真正的数学:“比赛侧重的都是技巧性问题,那(奥数)只是会‘变戏法’的数学而已,失去了数学那种纯粹的美。”

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他尖锐地指出“数学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拿了多少奖,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说:“‘奥数’是数学里的‘杂技’,对学生思维发展没有太多好处,只会让他们从此惧怕数学而远离数学,有的地方更是靠开设大规模竞赛班来赚钱。即使是那些‘奥数’获奖者,在数学家眼里也只是会考试不会独立思考的应试学生。因此,学校应该拒绝‘奥数’题目、‘奥数’教材进门,初中学校也不应该为招到好生源而把‘奥数’作为测试手段。”

裘宗沪教授说:“今天的奥数班学的东西太多,内容不胜其烦。”“现在报纸上登一些广告,说什么奥数班,什么名师授课之类,简直是夸大其词。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人人争入奥数班“这是不正常的。”

菲尔茨奖得主、俄罗斯数学大师安德烈·奥昆科夫对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十分不解。他说,他本人没有参加过也不喜欢这类数学竞赛,因为过于急功近利,孩子们不应该把竞赛看得太重,更重要的是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应该让他们善于发现数学的乐趣,发掘生活中的数学”。

我先说一件有意思的事。在2007年四川省举办一次奥数比赛,结果第一名的却是从来没有参加过奥数班的一位女学生。

我很理解,孩子成绩不好,家长们都揪心。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孩子补课。我的回答是补课奥数真的没用。

1、奥数对于高考真没用。以前奥数获奖还有加分,现在已经完全取消了。

2、好成绩都不是补课补出来的。一线老师最清楚,学霸们都不补课的。参加课外培训的孩子成绩都不拔尖,优秀生根本不需要补课。

3、补课也很难提高成绩。成绩是由孩子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决定的。如果孩子在学校连基础知识都学不好,上课专心听讲的学习态度没有养成,那就算天天一对一家教也毫无帮助的。

4、有多少孩子是自己喜欢补课的?成绩差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学习。如果是家长一厢情愿,那也仅仅是浪费补课的金钱而已。

最踏实的做法就是:家长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学校老师好好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读书状态。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再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最后由家长和老师监督执行。总之,家长盲目攀比,强迫孩子参加奥数补课是最不靠谱的。

任何知识都是有用的,奥数亦是如此。让孩子从小接触奥数利大于弊。我以前说过很多次,奥数是没有原罪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奥数和升学挂钩,让奥数进入了升学体系中,成为了邪恶的知识。

奥数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的来学习,但的确有一些学生对数学有特殊兴趣的,或者经过长期学习,会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学生,适合学习奥数。这个比例是很少的。但是,学生不接触奥数,怎么能知道自己的学科特长,怎么能明白,记过学习会产生兴趣?

只要奥数不和升学考试挂钩,让兴趣占据主导,学习奥数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谴责的是把奥数和升学考试挂钩,而不是奥数本身。

高考把奥数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中考把奥数作为主要依据,小升初把奥数作为升学的主要依据,奥数必然会成为邪恶的知识。让越来越多不适合学习奥数的孩子痛不欲生。

从小学开始数学就不好的我,每次看到数学老师都心里发颤,即便我的数学老师是个大美女。每天放学被留下来罚补作业最多的就是我,想来我也是在其他课上被老师称为好学生的厉害家伙,怎么就过不了这个美女的“关”呢?于是,一天晚上又被留堂的时候,我向我的数学老师发出了发生的怒吼:“不!”,老师很开心地摸了摸我的头,然后提着我的脖子把我提出教室——蹲在走廊上补作业……

我妈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以后怎么上北大?然后,我就被顺理成章地送进了数学辅导班,学名叫做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班。我一听奥林匹克,乐坏了,老妈肯定是知道了我们体育老师总是生病,还专门让我课外上体育课,美滋滋呀结果,我就这样在所谓的“体育数学课上”度过了我完美的四年级(笑脸)。

不过经过这番愉快的旅程,我发现我再也不用留堂了,美女数学老师也开始对我笑脸相迎了,我的天呐,数学课简直变成了人间仙境好嘛!面对枯燥的题目,我想的居然是能不能用5种方法解出来!这还不是高潮!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下来的时候,美女老师拿着我98分的卷纸,在我的脸上印下了一枚香唇印。此刻我知道了,我的人生巅峰从我上奥数班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补奥数的孩子一般都是小学生,你基本上看不到初中生,高中生去补奥数!既然,奥数有用为什么到了高年级反而没有人去补了?我来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对于大部分孩子补课和不补课“效果”明显不同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看到被人家的孩子都去补奥数了,感觉自己家孩子假如不去补,会不会跟不上别人的脚步。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不明所以的去了辅导班,看到辅导班里很多孩子都在补课,心也就定了,就让孩子补起了奥数!

孩子补课和不补课的差距是很大的,毕竟付出了金钱,付出了时间,比不补课的孩子多学了很多时间的数学,而且是奥数。所以,孩子的成绩肯定是比不补课的时候要提升了很多,于是,家长就继续续报了,直到小学结束!

虽然小学阶段孩子的数学成绩不错,但是,孩子的数学思维真的得到了提升吗?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真的培养出来了吗?本人也听过几次奥数课,我就举一个奥数中的例子!

这种奥数做法是比一步一步计算快多了,孩子只要根据这个公式套,就算是加到10000都能轻松的计算出来,但是,这真的提高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了吗?我们再看下面的启发式的解答

让学生自己发现可以凑成四个十和剩下的一个五,然后相加得到答案。我觉得这种方法虽然没有奥数法快,但是,让孩子长期这样观察发现,最终能不断的刺激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锻炼出火眼金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

孩子补完奥数,上了初中,学业压力更大了。发现小学是在玩中学,而初中再抱着这样的态度结果是非常可悲的,初中的数学体系和小学又不同,高好几个档次。就算是学了奥数的同学来了初中,不好好学习,考试也别想轻松过关。于是,初中孩子,渐渐的都不补奥数课了,书本上的知识都一知半解还学什么奥数啊?

当孩子在初中学了一年后,孩子自己会发现,原来小学背的公式,简单方法,很多都是初中的要学习的知识点,奥数等于是在小学阶段提前将初中的数学一些知识通过灌输,反复练习的方式,让孩子记下会套用!

这些知识大家都要学,就看哪个孩子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这时通过不断提高思维能力的同学就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知识,并且熟练运用,而学过奥数的孩子也就失去了这个有势了,慢慢的就被思维敏捷的孩子超过!

奥数,本人感觉没有必要去补,学习的过程尤其是理科,是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各位家长们还是好好想想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一个会举一反三的孩子,学什么都事半功倍!

在这里阚老师分享一些培养孩子审题能力,认真仔细才能做对的题目,并且孩子做完后自己好好的去总结归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请家长端正态度:学习奥数是帮助孩子训练不一样的思维方式,绝对不是为了冲刺比赛拿到更多学校的加分和各种准入门槛,要知道能在比赛中拿到名次的孩子一般都不差,而且对学习奥数有很大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奥数的基础条件是:

1.孩子配合度好,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对父母安排的各种奥数班不排斥。

2.孩子在学校的基础学习很扎实,在学校有点“吃不饱”的状态,特别是在数学的学科上。

3.奥数训练的是思维方式,而不是牛角尖的去研究高难度的题型。

学习奥数对孩子的帮助和好处在于:

1.孩子的思维方式得到多样性的训练。一般学校的数学学习是正常的思维,而奥数是逆向的、来回的多样性的,孩子训练奥数一段时间之后对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帮助。

2.解决难题的思考习惯,当孩子认真的学习奥数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难题会主动去挑战,想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遇到难题就退缩,刚开始思考就已经准备放弃。

3.孩子坚持的耐力。如今学校的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多,很多孩子甚至在学校就能够完成,在学习上不少孩子回家如果没有一些作业的安排,就会出现玩游戏、看电视这些状态,给孩子安排一些课外的学习也是学习的一种状态,但是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时间。

4.奥数学习之后一段时间,在学校的学习孩子的数学成绩都能拔尖,这会给孩子更大的信心,去面对和迎接各种学习的挑战。

要知道思维方式会在很多年之后对孩子产生影响,而学习成绩的拔尖却是眼前立等可取的直观表现,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错、有挑战难题的意识,可以给孩子报奥数班。但是如果孩子基础知识还没有掌握到位,强行的给孩子报班,适得其反,因为他们听不懂,听懂了自己回家做题也不会!

我的侄女目前是一所大型教育机构在线一对一的小学数学老师,她名下有不少在学着奥数的学生,当然也有不少学普数的学生。

按照她的经验,她名下学奥数的孩子主要是基于两种动机:

第一种动机:小升初升学考虑。现在不少民办掐尖校的面试招生试题很多都是奥数试题,这就迫使家长为了让孩子升入私立掐尖校,不得不让孩子加入“学奥数”的大军。其实,不仅小升初,而且初中升高中,大学环节的自主招生,数理化的各科竞赛奖项都是重要的参考标准。这种自主招生中的考评侧重点无疑会影响到家长和孩子的选择。

第二种动机:思维拓展的作用。有一部分孩子学有余力或者对数学具有天赋和浓厚的兴趣,这部分孩子也会加入奥数学习大军,其原因不外乎:家长因势利导,对孩子进行思维拓展和逻辑训练。用我侄女的话来说:奥数就类似于语文的课外书环节,对平时考试中的数学成绩帮助可能不会太大,但它会提升拓展学生的数学眼界与思维,并能比较有效训练他们的逻辑能力。

谈完了动机,再来谈一下小学奥数有没有必要学?我的观点是:家长需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做决定。

这些具体情况有:

1.孩子是否学有余力?比如孩子数学成绩总是在95分以上或者100分满分,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愿意尝试,那么家长可以因势利导。如果孩子平时的数学成绩也就中等,那么这种情形不适宜学奥数。

2.孩子是否对奥数表现出了足够浓厚的兴趣或者有足够的天赋?如果是,那么可以学,如果不是,我觉得家长可以停止。因为家长需要考虑学奥数是利弊相随的,一方面可能会拓展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视野,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加大孩子的受挫感,降低孩子在数学方面的自信心,并增加孩子对数学的逆反感。

我自己的孩子现在初一,他是没有学过奥数的,他班上的数学尖子也是没有学过的。以我孩子而言,我自己的观察是他数学天赋一般,兴趣一般,所以刚刚够把日常的数学学习应付好,其他什么奥数我觉得就是奢谈。

最后说一句:不盲目跟风,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供参考。

学习奥数不是补课,是比课堂多学了一些知识,练的是思维,和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是拔高题。数学差一点的学生,根本学不会,课堂上虽然会做,到家里还是不会。家长也不会。浪费时间和钱。什么叫补课,是学校课堂上没学会,家长帮不上忙,只好补课,叫数学同步班,为了跟上数学进度,考个好成绩,才上补习班。和奥数没关系。小学语文也不是补习班,是作文班,专门教学生怎么写好作文。教一些好词,好句,好段。提高孩子写做水平。小学生没有语文同步班,因为课堂上的知识,一般家长都会,自己辅导一下,检查一下就行了。

我家小外孙三年级,奥数,作文,英语都在周末学习,家长都有忧患意识,怕自己孩子不够优秀,都在努力培养孩子,我们只能送孩子上课,别无选择。四年级开始就要参加各种比赛,不然,没有证书,小升初拿什么竞争。剑桥英语三级刚刚过。四年级又要考KET英语,以考促学。如果不给孩子压力,随心所欲,孩子一个小时就写完作业,然后就是玩手机,玩乐高。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三年级孩子有点小叛逆,不听话,我们只能连哄带夸,连蒙带吼。还好,慢慢懂事了,语数英都很棒!

补课是自愿的,望子成龙就多学点,想让孩子轻松点就多玩会,四五年级可就要抓紧了!

好了,关于好习惯比成绩更重要,孩子的好习惯如何培养和专家测算孩子的成绩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