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推荐文章 > 文章页面

牟平算命比较准的人,我34岁问感情,用文王算命摇到泽雷随卦不知道怎么样

千古奇书 周易 六十四卦详解,喜欢的朋友建议收藏学习

本文目录

我34岁问感情,用文王算命摇到泽雷随卦不知道怎么样什么是五花八门的方术八仙的前世是什么

建议婚姻感情的问题先用四柱命理预测方法分析两人的婚姻运势,再参照六爻预测法预测的结果进行决策。因六爻预测法对预测人心情的状态有所要求,可能会因为某种主观及客观因素,产生不上卦的现象,造成六爻预测的结果不具备参考的正确依据,反而有可能误事。

(节选自《探本溯源-四柱命理学预测指南》作者王炳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社出版)四柱命理学是周易实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年以来,因其信息量大、反映准确、不太受场态影响而成为了人生轨迹预测的大宗之法。以致王朝更迭、世事变迁、文明进步,该学问却长盛不衰。

村里有个算命的瞎子,帮人找回了被偷走的东西,结果却被小偷报复

在深入研究四柱命理之前,也曾怀疑过命理学的准确性。因为它与现代思维方式与理念格格不入。但是,求实的思维使我不盲目相信什么,也不盲目否定什么。因为一个简单的道理明摆着:在我们没有掌握某一原理、技术与方法之前,是没有资格对其进行评头品足的,更没有资格对其下是与非的结论的。在二十余年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后发现,四柱命理学是一门学问,在阐述人生轨迹方面具有相当的准确性。然而,因其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机理与现代科技的严重不一致,致使四柱命理的当代价值与群体价值远远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视其为迷信者仍为数不少。于是,决定要写一部能够指引后来者步入这座神秘殿堂的书籍,能够引起科技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高度重视的命理学著作。

笔者2008年台湾版的《六爻预测指迷》、2010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还本归宗——六爻预测指南》写了六年,本书从起笔开始至今也绝不少于这个时间。但因四柱命理学的博大精深及研究实践的局限性,写作过程中不时有新的思想推翻了自己过去的观点。时至今日,也不敢说自己针对命理论断的每个观点都绝对正确而经得住千万例的检验,只能说是到目前为止笔者的观点而已。再者,人生信息十分广泛,本书所论不管是应用基础理论还是分断理论都是博大精深的命理理论中的一部分,正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近些年,现代科技出现了通过检测人体基因而预知人体健康的技术。即只要婴儿一出生,通过血液采集到他的基因,便可知道这个婴儿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会得什么疾病。这一方向吸引了尖端科技工作者的深研及世人的追捧。据资料介绍,最新成果准确率已达到85%。而且,正在向性情、智商、职业特点等方向的预测延伸。然而,很多世人忽视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四柱命理学,一千多年前便做到了这些,而且很客观地说还不止这些。

从某些角度来看,四柱命理学其实就是全息学,即通过人出生的时间全息出人生的生命轨迹。然需强调的是,我们老祖宗的全息学,是精神对物质和精神整个人生的全息,而现代全息学只能做到物质对物质的全息。因此,四柱命理学当是更高层次的全息学。

四柱命理学可以说又是遗传学的祖宗,因通过一个人的四柱命局,可以知道其父辈乃至祖辈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很多信息。因其存在于一个命局中,因此,父辈的信息和自己的人生信息是不能完全割裂开的,这就是所谓的遗传。

四柱命理的当代价值还可由个体价值引发到社会群体价值。2009年的时候,笔者便依据四柱命理学等原理预言,2010年车祸将频发,并且提前在多个场合发布。2010年后得到相关部门统计数据,2010年的车祸率高于往年35.9%。试想一下,如果把类似的周易预测纳入社会管理体系,其价值不言而喻。

四柱命理体系博大精深,再加上前人传承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阅历有限,生命中的有效时间有限,因此要想达到一个高境界便难上加难。试想,没见过多例当代高官的命局,怎能知道什么样的命局叫贵?没见过多位亿万富翁的命局,怎能知道什么样的命局叫富?没见过一定量的各种疾病案例,怎能会断疾病?没见过多例命犯刑狱之人的命局怎能知道牢狱之灾的论断之法?所以,四柱命理成为了周易应用体系中最难攻破的堡垒,以致很多人徜徉于四柱命理体系多年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门径就不足为怪了。

也正因于此,一些人才搞出了所谓的新理论,甚至称其为“捷径”,可快速成为大师,以致后来者趋之若鹜,但走进去深入之后才发现并非那么回事!

针对四柱命理学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遗产,自古有很多命理著作流传下来。但客观地说,每本书也都是一个人写就的,那么,个人与时代的局限性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在书中。就拿著名的《滴天髓》和《渊海子平》来说,都可称为命理学中的大成之作,受到后人的广泛追捧,然而,它们也都有局限性和攻读的困扰。比如《滴天髓》过分的正五行体系,否定了刑、害、旬空、神煞、长生十二神等,看死了用神,甚至否定了以偏财为父的结论等等,都可谓命理学的误区。《渊海子平》说的东西很多,但杂乱无章,没有注释,很多后人的注释又偏离了子平的本原,对其批判者,恰恰批错了,批者才是远离了子平!

目前四柱命理的初学者相当一部分步入了命理研究的某些误区,其中最大、最普遍的误区是旺衰的误区。四柱上手先在旺衰中打转转,却不知探究这旺衰要干什么。其实,很多命局靠旺衰理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或者说,广为流传的旺衰理论只能解决小部分命局的问题,对大部分命局是无能为力的。

四柱命理本不该分什么流派,只要是经得住检验的理论,都是中国四柱命理学的组成部分,都应是四柱命理的正源。经过检验不具有相对普适性的理论,就不能作为四柱理论。四柱的研究与实践者,包括著名大家在内,高度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百不失一”的“高手”只会在传奇中看到。

每个四柱命局都会反映出这个人的主流信息,但所反映的信息方向又各不相同,每个命局更不可能都准确地展示出人生非主流的全部信息,比如六亲,特别是远些的六亲,比如岳父母、外祖、姑表亲等。比如,一个老人有很多子女,老人去世的时间信息、疾病种类等在有些子女的命局中有明显体现,但在个别的子女命造中却不能清晰体现,所谓信息同步也是相对的。

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四柱理论,命理能干什么,能评断到什么程度,不可虚张声势、无限夸大、哗众取宠、别有用心。不可以一当百,把偶然当成普适。命理具有不变性,也具有可变性,这符合周易的简易、变易、不易的三易原则。不承认命理的不变性是无知(对命理理论与实践的不了解),不承认命理的可变性是僵化。如果命理不具有可变性,那大家就可等天上掉馅饼,医院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如果命理不具有不变性,命理的理论就不存在了,人生也就不法预知。大量的实践证明,四柱命理真的很准。只有确立了这种思想,才能使命理理论服务社会的同时,又不至于消极遁世。

周易是哲学,四柱命理理论中也充满了哲学思想,掌握了四柱命理理论中的哲学思想,会使人生活、事业更美好。掌握了四柱命理的预见性,可以防患于未然,有利于化解家庭、亲友、社会关系中的种种矛盾;有利于事业的健康发展;可以把人体的疾病最大限度地遏制住,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可以把个体人的微观信息群体化、社会化,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

不同层面的人,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追求的人,都有学习四柱命理理论的必要,因为可以在这座宝藏中各取所需。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王炳中壬辰夏于沈水之阳)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什么是四柱命理学

所谓四柱命理学,又称四柱预测学、八字命理学、八字预测学等,是周易应用体系中针对人生规律的一种窥视和预测方法。它以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信息源,排出四柱或称八字,来论断一个人一生的富贵贫贱及各个阶段将要发生的重大事情。

实践证明,人的命运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一定程度地提前预知的。这已经被古往今来许多命理研究者所证实,也为笔者的许多实践所验证。尽管其中的奥秘当代科技还无法破译,但人类的认知永远是有限的。现在不能解释的现象,不等于将来的某个时间不能破解,我们可以共同期待这一天。然而可以预言的是,这一天一定很遥远。而一旦就此产生了突破,人类将迎来科技的巨大革命,这场革命将胜过计算机的产生……

因四柱预测应用的信息为人的出生时间,为固定信息,所以,这种预测受场态的影响比较小,不象梅花易数、六壬、奇门、六爻等场态是信息源,受场态的影响相对就容易比较大。

现举一例对四柱命理作以简要说明:

2006年5月12日下午6点生的男孩,排出八字为:

丙癸辛辛大运为:甲乙丙丁戊己

戌巳丑酉午未申酉戌亥

从这个八字看,辛金日主,地支得巳酉丑三合金局,时干透辛金帮身,为身旺;月令巳火,年干透出主气丙火正官,官星得用,月干癸水食神调候,使四柱不至太燥。综合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八字。官星可用,可为官宦中人。八字无财星且禄旺,恐婚姻不美。头两步大运为财官喜用,家庭环境应该不错。运进中年官身并旺,仕途如水……

四柱命理学从创立以来,由于其实用性,预测的系统性、准确性,特别是其可学性,历代广泛流传,成为了预测人一生的最佳方法,也是大宗之法。由于其应用周易的思维与许多原理,因此,也成为了周易应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易来自于自然,易学的一些基本原理都是自然、社会的现象和基本原理的写照,四柱预测法也是一样,四柱预测法的基本原理都与自然、社会的基本原理相一致,熟谙自然、社会、人生之理,四柱预测的原理就会了然若揭,预测的准确性也会大大增加。

第二节四柱命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起源与发展

命理理论最早起源于唐代中期,由进士李虚中先生首创。

李虚中,字常容,生于公元761年,卒于813年,是北魏侍中李冲的八世孙,元和中官至殿中侍御史。李虚中与韩愈同是贞元年间进士,又同朝为官,命运也颇相似。只是韩愈虽遭厄运而不改初衷,李虚中却深入易道,官也不做了,整日钻研周易及鬼谷子等人的书籍,成了中国预测学的老祖之一,据说可以“百不失一”。传著有《李虚中命书》(旧本题鬼谷子撰,唐李虚中注。)

但李虚中的命理理论现在看来并未完备,因为他只用年、月、日三柱,不用时辰,这样必增加了很多相同的命运机会,分析起来较四柱也更粗糙。试想现在分析一个人的八字,如果没有时辰,必将严重影响其准确率。因此,所说“百不失一”,必为虚传。

到了五代末北宋初年,出了个徐子平,他在李虚中三柱的基础上,把命理理论发展成了四柱,即在原来年、月、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时辰。应该说,到了这时,命理学理论才算完备。所以,后人把四柱预测法又称子平术。

徐子平,名居易,别号沙涤先生、蓬莱叟,东海人,生平事迹不详,传闻他在五代末年与陈抟一起隐居华山,著有《徐氏珞碌子赋注》二卷。

到了宋末,在徐子平四柱理论的基础上,徐子升编辑了《渊海子平》一书,系统论述了四柱论命理的理论,对于中国命理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该书成了后世四柱理论的奠基之作。

明代是命理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开国功臣宋濂写的《禄命辨》一文,对命理学做了系统的总结,一时关于命理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名的有张神峰的《神峰通考》、万民英著的《三命通汇》等。

清代命理学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人物有沈孝瞻、任铁樵及余春台,沈孝瞻的《子平真诠》与任铁樵的《滴天髓》对阴阳五行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对五行的生克制化作了精辟的论述,具有独到的见解,被后世定为命理学正宗理论,成为了命理研究者必读的经典著作。《穷通宝鉴》则独辟蹊径,研创了一种独特的论命方式,对命理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民国时期出现了命理三大家,即袁树珊、韦千里和徐乐吾,号称南袁北韦中乐吾。徐乐吾(1886年~1948年),著有《穷通宝鉴评注》、《滴天髓征义》、《造化元钥》、《子平粹言》等,其代表力作《子平真诠评注》颇享盛名。韦千里(1911年~1988年),复旦大学文学系毕业,一生著述丰硕,代表作是《千里命稿》。袁树珊(1881年~1968年),为闻名海内的医家、星相家。一生著述颇丰,周易应用著作有《命理探源》、《六壬探源》、《选吉探源》、《历代卜人传》、《中西相人探源》以及《命谱》、《标准万年历》等。

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邵伟华先生为大旗的易学应用研究又掀高潮,以洪丕莫先生的《中国古代算命术》为新时代命理学的开山之作,以邵伟华先生的《四柱预测学》为早期代表的四柱命理学著作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四柱命理学的方法、理论及效果都得到了继承和提高,应该说四柱命理学在新时代得到了发展。

二、主要古籍简介

(一)《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是八字命理学的宗祖之作。由宋代徐升(又名徐子升、徐彦升)根据徐子平命理研究成果编辑而成。

全书分五卷,卷一载有《论五行所生之始》、《论天干地支所出》、《天干相合》、《十干所属方位及十二支所属论》、《论六十花甲子纳音并注解》、《论天干生旺死绝》等篇章,全面介绍了八字命理学的基础知识。卷二载有《继善篇》、《看命入式》等篇章,详尽介绍了各种八字格局。卷三载有《六亲总论》、《六亲捷要歌》、《论父》、《论母》、《论兄弟姐妹》、《论子息》、《论小儿》等篇章。卷四载有《金玉赋》、《碧渊赋》、《爱憎赋》、《万金赋》、《四言独步》、《五言独步》等篇章。卷五载有《正官诗诀》、《偏官诗诀》、《正财诗诀》、《印绶诗诀》、《食神诗诀》、《伤官诗诀》等。其中的很多诀赋都很有研究应用价值,每篇文章一个作者,而大多作者已不可考,而非徐子平或徐子升。

后世研究命理者没有不读此书者,后世的命理学著作也多引用此书的观点与章句。然该书内容多以诗歌和韵文写成,且前后章节散乱,缺乏系统性、通俗性,且原始命例较少,故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有较大的阅读和理解难度。对于该书后世的注解,要辩证去读,因有些注解已经偏离了原著的思想。

故该书当作中级以上读物,或与现代命理著作参读。

(二)《滴天髓阐微》

《滴天髓阐微》宋代京图著,明初刘伯温原注,清代道光年间学者任铁樵批注。

该书是命理学的大成之作,命理研究者的必读之书。任铁樵毕生研究命学,针对当时命理学偏离阴阳五行生克制化,混乱芜杂,偏重于格局和神煞的现象,结合一生命理实践分篇增注,阐微发隐,正本清源,并以大量时人命造作为例证,终于引起了命理学界的高度关注,使命理学返回大道,并更加成熟。此书一出,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抄。作为经典应用,并世代秘传,被古人推宠为命理学中的圣经。正如古人所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后世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又说:“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于误人歧途。”

《滴天髓》可谓命理学的高级读物,其以正五行为论命主线,着重于阐述命理的精微,揭露五行的奥秘,旨在使研究命理的人能循正确的途径去解释命运,所以比较适合一般对命理学已有相当认识的人。而《滴天髓》不但是命学中的至宝,更是科学和哲理混合的结晶。内容充满智慧,对命运的分析、演绎,绝对没有故作神秘或导人迷信的地方。

但该书实为命理的半部书,因书中涉猎大运的内容较少,更很少论及流年的断法,也没有触及到人生的万象,基本只在人生的富贵贫贱等大格局上烹炒,在当代社会是难以满足人们对命理学需求的。

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旺衰与生克制化,把《渊海子平》中的有些精华也抛弃了,在现实中也存在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

八字命理学具备一定基础后可反复研读之。

(三)《子平真诠评注》

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沈孝瞻著,民国徐乐吾先生评注。

《子平真诠》当初不过是沈氏的一份心得笔记,在他生前并没有影印成册,只不过是在“幕府师爷”之间传阅而已,三四十年以后,才有人将它印制成书。

该书可以说是命理学不可多得的佳著。该书是以正五行论命为主线,观其论用神之成败得失,又用神之因成得败、因败得成,用神之必兼看于忌神,与用神先后生克之别,并用神之透与全、有情无情、有力无力之辨,论断细微,且辅之以命例为佐。

关于书中“八字用神,专求月令”的观点令很多后来者迷惑不解,笔者将在拙著中加以论之。

该书虽文字不多,却值得所有研读命理学者反复读之、悟之。

(四)《三命通会》

《三命通会》为明朝进士万民英所著。

万民英(1521——1603)字汝豪,号育吾,明大宁都司人,嘉靖进士,官从河南道监察御史(七品)至福建布政司、右参议(三品)。后远离仕途,隐居三十多年。对星相、命理研究造诣很深,他的《星学大成》及《三命通会》,均被收录于清朝的《四库全书》之中。

该书在命理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主要因为万先生的学术地位很高,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又将其收录,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此书共十二卷,前九卷分列了十天干,每天干以日为主,以月时为辅,定人吉凶,后三卷极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是八字学习者不可不看的一本书。

然而,从全书的构成看,是一本命理学的大杂烩,作者的意图是想把该书写成命学集大成者,故此广泛采集、兼收并蓄。万氏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无论十神、格局、神煞、纳音论命,都有其道理和应验性,关键是能否掌握各自的精髓和运用方法,所以他只是作为一个历史的记录者来处理该书,而自己则没有提出一些能超越前人的新东西,以及怎样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初看时,显得过於庞杂、没有重点,给人以缺少自身思想神髓的感觉。但细看后,会觉得好东西也不少,尤其是十二卷版的后三卷,收录了不少《渊海子平》、《星平会海》和《神峰通考》中都没有的论文,是该书精华所在。

建议具备相当八字基础之后再选择读之,以免主次不分,思路混乱。

(五)《神峰通考》

《神峰通考》又名《神峰辟谬,命理正宗》,是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张楠为明代江湖郎中,细究命理学达四十余年,此书是他晚年70多岁时才写的,可以说是积数十年实战经验心血结晶,与野鹤老人的六爻巨著《增删卜易》有些相似。

在命理学研究方面,作者堪称是一位创新型人才。他博览群书,立五星正说、五星谬说、子平诸格正说、子平诸格谬说、动静说、盖头说、六亲说、病药说、雕枯旺弱损益长生八法说、人命见验说等。对于前人的命学典籍,他尊其正理,辟其谬说,使庸者自聪,智者大成。

该书和《渊海子平》、《滴天髓》、《子平真诠》、《三命通会》、《命理探源》、《穷通宝鉴》、《星平会海》、《命理约言》、《千里命稿》统称为命理学中的十大名著。

该书虽更多内容是对《渊海子平》的注解,但在正格的论述方面更加详尽精辟,通俗易懂,且有自己的实践观点,因此也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命理学佳作。

(六)《穷通宝鉴》

《穷通宝鉴》是明代余春台将江湖旧籍《拦江网》加以整理、归纳而成,而《拦江网》的作者已无可考。

该书以日主五行为基点,与月令对照,结合寒暖燥湿,以官为首、以财为次进行论断,规律性极强。因人的八字共有约五十二万种之多,而研究命理的人一直希望找到一种简捷的方法可以概括所有的命例,而《穷通宝鉴》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尝试。如“某日干生于某月,干透或支藏某某物,即为富贵或贫贱”,就像是一部命理字典,翻书便可查到。由于该书是根据实际操作中总结而来的,可以说有一定的应验性,但若以此为标准,去套所有的命局,就多有碰壁。

所以,《穷通宝鉴》的方法是死法,书中很多论述具有片面性。因此,将该书誉之为“子平之模范”笔者不敢苟同。该书虽不适合入门或初级阅读,但却可以作为中级以上的教材。因该书最值得借鉴的精华就是对寒暖燥湿的精微论断,而寒暖燥湿理论是四柱命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理不通,有些命局便无所适从。

方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要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古代的方术。

方术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定义,包括符咒、巫医、神仙术、占候、占星、卜筮、六壬、奇门遁甲、命相、拆字、起课、占梦、扶乩、堪舆、外丹、内丹、养生、服食、辟谷、杂术、气功等内容。

方术源自原始社会的巫术。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和科学知识有限,人们相信天主宰着一切事物,人间的统治者受命于天,方术的本质是在天命论和有神论支配下的信仰活动。在古人和一些今人的思想中,人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生死寿天、穷通得失,乃至生育等,无一不受冥冥之中超自然力量的支配,因而希望通过各种方法来窥知天机、预知命运、取悦鬼神,以祈福禳灾,趋吉避凶。

汉代以前,各种方术盛行,在燕、齐沿海地区涌现了大批方士。他们宣称,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和瀛洲。山上的宫阙都是由黄金和白银筑成的,住着长生的神仙,藏有不死的仙药。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听信这些无稽之谈,多次派人到渤海去寻找,但回来的人总是说,三神山遥望如云,船一接近就沉人海底;一旦靠近神山,风就把船吹散了。

秦始皇在海上巡狩,相信方士的鬼话,派韩终等人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但是没有一个人带着仙药返回。后来又派徐福造了一艘更大的船,率领五百名童男童女去寻求,结果没有一个人回来。

汉武帝更迷信神仙方术,向往黄帝的成仙登天。在平定闽越国后,曾在皇宫中建造越祝祠,让越巫为他祈求长生,但均无效果。到汉成帝时,才在匡衡奏请下免去祭祀。后来由于汉哀帝经常生病,为了求福,一年之中祭祀次数竟达三万七千次!

近现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方术迷信活动开始减少。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文化教育的广泛普及,群众思想认识逐渐提高,特别是年轻人,普遍接受唯物主义理论,大多不相信方术,但在老人中和文化知识相对落后的农村,方术还有一定的市场。

预测术测八字

八字即根据生辰八字与流年干支等推算人生各个阶段的吉凶祸福。算命术始于两汉,经唐代李虚中、宋代徐子平的发展,基本形成体系,并一直流传至今。

算命先生肩背包裹,穿街过巷,来往乡间,以招揽生意。问命者须先报出生辰八字,接着算命先生口中念念有词,以拇指捏食指、中指的关节,按天干、地支、五行、命宫等推算一番,然后说出问卜者一生中的吉凶祸福和驱避灾祸方法。

小孩刚出生不久,通常要请人算命,以预测一生命运。如果是小孩的命运五行中缺了哪一种,在给小孩取名时要添补上,如缺“土”,名字中加上“土”字旁,缺“金”加“金”字旁,等等。

订婚时,也往往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交给算命先生推算,俗信命相相生者可以结合,相克者不宜结婚。在城市,算命形式花样百出。现在有人把生辰八字编成程序,输入电脑。历此,人们只要在电脑中输入自己的生辰八字,电脑就能输出其人性格、爱好、交游、事业、婚姻等情况。

有人美其名日“现代算命术”、“计算机算命”。算命术以伪科学的面目出现,颇具欺骗性。

秤命

秤命又叫秤骨算命法,在民间很是盛行。这种方法是对比一个人出生的农历年、月、日、时,并分别查得他的秤骨分量,加以汇总,便能在秤骨歌诀上找到关于他一生的荣枯断语。如出生于甲子年的骨重为_两二钱,正月的为六钱,初一的为五钱,子时的为一两二钱,把上述4种分量相加,得出自己命运的分量是三两九钱,按《秤骨歌》规定,三两九钱条断语为“此命终身运不通,劳劳作事尽皆空。苦心竭力成家计,到得那时在梦中’’。因为这种算命术简单易行,有“无师自通”、‘‘算命不求人’’的说法,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面

相面是根据观察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手纹、气色、体态等来推算其吉凶涡福、贫富贵贱及寿天等命数,因是相面容为主,故名。

民间流行相面术。相面者多在人员来往较多的地方设摊,或出入于农村,招揽顾客。摆地摊者往往在摊前摆一些人头画像,注明各个部位所象征的吉凶。有的还以苦命者来相面免费,好命者来相面加倍收费以招揽生意。有些相面者还备有药水,为人点去凶痣。还有一种由盲人用手触摸人的头部骨骼,俗称“摸骨”,与相面的原理相近。

卜卦

是以卦象推测人生吉凶祸福的算命方法。操此业者多是明眼人,经常在街头巷尾、集市庙会等处摆地摊,以“文王课”相标榜。他们善于察颜观色,不论问什么,都能从你的言谈举止中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再结合卦象加以渲染。其中有数事猜中,令人信服;余者则模棱两可,由人想象。

近年来,卜卦又多起来。一些青年人也学习卜卦,好谈《周易》卦爻。不过多出于新奇,把卜卦作为一种消遣游戏。民间还有一种叫“鸟卦”,俗称“衔鸟命”。卜卦者养一只黄雀,能按人指令啄取卦签,卜卦者便以此签为人解命。

抽签

签为竹制长条,上方标有号码,由数十支竹签组成一套,放在签筒中。抽签者叩头拜神后,跪捧签筒,用力摇动,使其中一支弹出,算是抽出签来,而后根据签支上的号码,查对相应签谱(此谱多以诗歌形式出现,每签四句,故称“签诗”)。签一般分为上上、上、中、下、下下5等,也有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9等或上、中、下3等,以上上签为大吉,下下签为大凶。上、中签所占比例大大超过下签,一般占80%以上。由于签诗的释词普遍含混不清,可用多解,故求签者多能满意而去。

由于抽签的仪式相对简便,自古以来到寺庙中抽签问卜者甚多。寺庙中有专人为人解签的庙祝,抽签者一般要交若干香火钱。

占梦

占梦又叫圆梦、解梦、释梦等。古人由于不理解为何会做梦,对梦中的许多景象(如与已死去的人接谈游玩、与动物追逐搏斗以及升空人水等)感到神秘莫测,产生恐惧,觉得梦中的物象或经历预示着某种吉凶祸福,就请巫师或占梦者占卜所梦的吉凶及其所暗示的内容,占梦便由此而生。

扶乩

扶乩又叫扶鸾、降卜等。常见的扶乩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桃木或竹子制成“人”字形的架子,架子下端绑一把笔或一根木棍。两人各用一手扶住架子的一端,在撒有沙子或香灰的平面上写字。另一种把畚箕、饭箕、米筛之类的竹编倒扣过来,上面覆盖衣服,下面绑一根木棒或一把笔,两人对面持畚箕在沙盘上写字,故又称扶箕。

在民间,扶乩被看做是人类与神灵通声气的重要方式,所以多在朔望之夜于乩坛进行。扶乩前,巫师沐浴更衣,焚香献祭,口中念念有词;同时要求扶乩者也须整洁虔诚。由于扶乩者或经过专门训练,或由于神秘的宗教氛围驱使,其精神高度集中,手臂下意识地颤动,木架子在沙盘上运动,画出各种痕迹来。巫师宣称这些似字非字的痕迹即神灵的乩示,经其辨认后,再作一番解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动群众破除封建迷信,取得显著成效,扶乩活动几乎绝迹。

听卦与听香

听卦是指善男信女藏在寺庙后,窃听行人说话的首句或首音,以作为神明指点或暗示的祸福之音,加以揣摩理解,来确定一年内的祸福吉凶,所以听卦多在正月上旬。福州有“听唱曲”的做法,与此相似。

听香与听卦相似。善男信女到庙宇向神灵祷告后,通过卜杯来确定到哪里听香,再从香炉中拿出一支点燃的香火,悄悄地来到神明指点的某家,以听到某家人的第一句话当做神明指点的祸福之音,加以揣摩理解,推测吉凶。

长生术辟谷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是道家的一种修行方式,就是不吃食物,包含五谷杂粮、肉蛋蔬菜等东西。这种修行方式的理论是:日常食物虽可以维持生命,但是会在人体内留下有毒的残渣,从而使人上火,带来疾病,减少寿命。为了维持生命,道家在进行罐谷时,主要食用一些药或称为“气”的东西。辟谷术起源自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

辟谷,也是中国人的古老养生法。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人体摄人过量的食物后会大大增强消化、转化等功能的负荷,使肠胃、心肺、肝胆都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影响了健康和寿命。此外在肠胃中存有大量的残渣、病菌,如这些东西得不到清除,人体就易生病。

服食

也叫服饵,就是指服药,也是一种修炼方式。道家认为,只要服食就可以长生,所服的药就是长生不老之药。这些药实际上是一些矿物的混合体,包括丹砂、金、银、玉等,有时是炼成药丸,有的是化为液体。

导引

也叫做道引,是一种养生健身的方式,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就流行了。它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现在的体操和气功的运动,被道家作为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道家认为,导引不但可以祛病强身、消除疲劳,更重要的是可以除去体内的邪气,保存正气。在实际修炼过程中,还有专门的图画来指导。

行气

实际就是一种呼吸方法,有时也叫服气、食气、吞气、炼气等。道教对所谓的气极为重视,这不仅反映在它的宗教理论中,而且也表现在日常实践中。行气的方法多样,派别多样。要点是,呼吸时须均匀、缓慢、细长,多吸气,少出气。有时也把行气称为吐纳,意思就是呼出污浊的气,吸进新鲜的气。

房中术

房中术出现很早,但直至魏普南北朝才基本形成体系,是关于性生活的学问。在道教追求长生的手段中,有一种很重要就是房中术。所谓房中术,就是关于性的艺术;是道家对性卫生、性心理和性技巧的统称。在中国古代,它被道家当做一种长生的手段,而且其内容特别丰富。由于几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儒家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房中术一直被看成是淫荡和下流的色情产物。其实,房中术的主流是非常健康的。当然,通过这种方法并无法真的成为神仙或长生不死。但是,道教的房中术包含了许多符合现代医学的内容,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和婚姻幸福,可以说是一种健康的性科学。其中讲求和谐的性生活,性健康,对避孕和怀孕亦有详细的论述,还有治疗性病的方法。据说其中的糟粕很多,如“多交少泄可延年”等之说。

存想

也叫存思,意思就是在修炼的时候,紧闭双目,静心思索一个特定的对象,直到达到不用眼睛也能看到它的境界。道教认为,存想可以使人预知吉凶,长生成仙。甚至认为,如果修炼得好,人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内脏。

炼丹

炼丹术是以炼制长生不老药为目的的方术,源于秦汉,属于道教,内容十分庞杂,大致可分为内丹和外丹。内丹是探讨人体活力的学问,后来演变为内功,有的演变为现在的气功。这已被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健身养生的方式。对于外丹就要慎重了。外丹实际上便是由一些矿物提炼而成的药丸,大多包括丹砂、水银、铅及金银等物。道家在炼丹时,通常是少数几个人在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进行。这种方法在4~9世纪的中国非常盛行,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但是,实际上,外丹作为一种化学材料,其毒性是相当大的,不少人因此而死去。外丹术不但是现代化学的先驱,而且为后来医学以及火药的发明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外丹的危害渐渐为人们所认知,因而后来道家就主要以炼内丹为重,即把自己的身体想象为炼丹用的炉鼎,而把自己的精气作为药,进行修炼。这一方法与现代的气功相似,但又不尽相同。

符咒

符咒是符篆和咒语的总称。“符"指用朱笔或墨笔在纸上画成似字非字的图画,道书上称之为符篆、丹书、墨箓、云箓、符字等。“咒”是口中诵念的可解或不可解的语句。术者自称符咒可以驱鬼镇妖和为人治病。

符篆的种类很多,在民间流传的有五公符(用于驱逐恶鬼、疫疠、盗贼、负伤等)、五鬼符(纸上画五个鬼像者,在寿辰或其他祭日焚化)、镇宅符(贴在梁栋或大门口上方)、平安符(贴在门壁上)、镇诸怪符、镇恶梦符、安胎符、催生符、断疟符、月令符(按不同日期,有30种)、和合符、离散符等。五公符多不可辨认,故有“鬼画符"之说。可辨认的公符多带敕令口气,常见有“太上老君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等。‘公符可贴,可挂,可随身携带,也可化灰水服食。化灰水服多用于治病压惊,其他的多用于驱邪镇魔。公符多由巫师制作,需要符箓时,须到庙宇中烧香礼拜而后求取,要交若干香火钱。

与咒语有关的还有诅咒和赌咒。诅咒是通过念咒语欲使仇人不得安生、生病甚至死亡。客观上诅咒不可能加害于人,但不少人信以为真。赌咒是发誓的方式之一,民间产生纠纷,难辨是非时,多运用赌咒发誓的方式解决。通常仅是口头对天立誓,俗称“对天赌咒”。事件稍严重,仅凭口头赌咒不能满足要求的,就要到城隍爷或其他被认为最灵验的神灵面前立誓。更严格的要在神像前杀鸡立誓。赌咒时多拈香跪拜,表示如果所言虚假,愿受神明严厉惩罚(如被雷轰电劈、全家死亡、断子绝孙之类)。

旧时百姓敬畏神明,深恐受神明惩罚,因此不敢轻易赌咒,赌咒时也大多不敢欺瞒神明。官府无法判断疑案时,也有采用赌咒方式来解决的,因此不免误判、冤狱。

跳神

跳神者宣称神灵附体,而做出种种与常人不同的奇怪行为,是愚弄百姓的一种迷信活动。跳神者有男有女,男的俗称“跳童”、“神汉”;女的俗称“仙姑”、“神姐"等,起源自女巫。古代跳神活动流行。跳神除了个别有师承关系外,大多是一些对巫术见识较深的人突然宣布神灵附身,像着魔一样,声称可以为人祈福禳灾。跳神者家里一般供奉着神柢,当求神者进屋后,跳神者便烧香礼拜,闭目养神,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流眼泪,故弄玄虚后,突然跃起,或浑身哆嗦,或摇头晃脑,或手舞足蹈,宣称“某某神驾到"或“某某仙姑降临”,奇声怪调地又说又唱,又哭又笑,宣称神灵附体,便代神说法,为人驱邪、治病、释难解疑、判断吉凶等。

在古代“仙姑”数量大大超过“跳童”。她们声称为人祈福消灾,还常为人“问亡"。“问亡”,即女巫以死者的身份与活人对话。各地叫法不同,闽东称“提亡人”,闽西北称“问神”或“问仙”,福州称“勾亡魂"或“讨亡人”,莆仙一带称“寻亡”,闽南称“问亡"。人们迷信人死后可生活在阴间。活着的人想知道死去的亲人在阴间的生活状况,可到“仙姑”处问亡。先告以死者姓名、住址、生死年月等,然后“仙姑”

烧香祷告,伏在桌上,口中念念有词,或用筷子敲打桌子,节奏由慢到快,进入催眠状态。少顷醒来,两眼惺忪,宣称已在阴间找到求问者死去的亲人,其魂魄附在“仙姑"之身,与问亡者对话;还可装出死者声音语气,诉说自己在阴间的生活情状;也会对生者提出预言或忠告;还会要求亲人烧寄纸钱,供奉祭品。问亡者常信以为真,而受愚弄。新中国成立后,跳神活动一度销声匿迹。20世纪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上当受骗者很多。

常为人“问亡"。“问亡”,即女巫以死者的身份与活人对话。各地叫法不同,闽东称“提亡人”,闽西北称“问神”或“问仙”,福州称“勾亡魂"或“讨亡人”,莆仙一带称“寻亡”,闽南称“问亡"。人们迷信人死后可生活在阴间。活着的人想知道死去的亲人在阴间的生活状况,可到“仙姑”处问亡。先告以死者姓名、住址、生死年月等,然后“仙姑”

烧香祷告,伏在桌上,口中念念有词,或用筷子敲打桌子,节奏由慢到快,进入催眠状态。少顷醒来,两眼惺忪,宣称已在阴间找到求问者死去的亲人,其魂魄附在“仙姑"之身,与问亡者对话;还可装出死者声音语气,诉说自己在阴间的生活情状;也会对生者提出预言或忠告;还会要求亲人烧寄纸钱,供奉祭品。问亡者常信以为真,而受愚弄。新中国成立后,跳神活动一度销声匿迹。20世纪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上当受骗者很多。

1、铁拐李

先说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肉身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肉身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

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2、钟离权

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元时,全真道奉为“正阳祖师”。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

《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

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3、张果老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记载其为“邢州广宗人也”(今河北省广宗县张固寨村人),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张果只得进京。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

居然对面而看不见。《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4、吕洞宾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吕洞宾,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原名吕_("_”或作“岩”),字洞宾,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绰号回道人。

吕洞宾为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是中国传说中著名的仙人及道教的八仙之一。无论在道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

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

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至今在河南睢县仍然保留有明兵部尚书袁可立为祭祀吕洞宾而建的袁家山吕祖庙。

5、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

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

《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生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后来她应召进京,途中离去。一说她是宋朝人。

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

6、蓝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是唐末至五代时人。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

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却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热气(《续仙传》)。平时他手持三尺有余的大拍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触景而生,不仅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而且颇具仙意。

其一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波,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他行为癫狂,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蓝采和居无定处,四海为家。

7、韩湘子

唐韩湘子,字清夫,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由于韩愈排斥佛老而不惜死,故而佛教方面编造出大颠禅师化韩愈;而道教方面则造出了韩湘子度韩愈来抵消韩愈所带来的影响。

8、曹国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出现的时间最晚,流传的仙话也较少。其身世,说法大同小异,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

《神仙通鉴》云: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东游记》中所述曹国舅与上略同。

扩展资料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此时铁拐李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

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而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调停,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除上述以外,民间中关于八仙也有一些口碑传说,其中有则悲惨的“八仙过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

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

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

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八仙因为闹过海,沿海人们大都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理发业奉吕洞宾为祖师爷,相传阴历四月十四的所谓吕祖生日,各地理发业一般要热闹一番。民间祝寿要扮演八仙敬酒,渲染欢乐气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仙

赵本山徒弟患癌去世仅42岁,生前瘦到脱相,还曾出演 乡村爱情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