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有关常德的传说与神话在农村常听说「 ”人的命天注定”,真的是这样吗常德老乡进*********请问有人知道常德的婚俗嘛桃花源
一千五百多年前,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一篇千古名文《桃花源记》(为其诗《桃花源》之序)。说是武陵地方的一个渔夫,沿着一条小溪航行,忽然看到山中有一个缺口,就丢下船从这缺口里走进去,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土地平旷,房屋整齐,人民生活古朴而富裕,男女老少熙熙为乐,看到渔人大吃一惊,纷纷请他回家吃饭饮酒,自称祖先是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逃进桃花源来生活。这些人不知道秦以后有过汉朝,汉朝以后又有晋朝。渔人在这桃花源里住了好几天,想家了,就与他们告别。出了桃花源,以后再去寻找,就找不到了。
【桃源行】
作者: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源行】
王安石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
孔子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人的生死、贫穷富贵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人力是不可挽回的。《步虚辞》:「”宿命积福应,闻经若玉亲”。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人一生的生、老、病、死、富贵、贫穷等都受到既定的遭遇限制,人只能服从上天的安排才能积福除灾。在古希腊罗马也有「”服从命运”的主张。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无为而治”则国泰民安,「”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则身修,「”深根固蒂”则长生久远,在古代,老子《道德经》被尊为圣典。道生德蓄,「”德”又是道的本体、道的特性、道的总体表现。《道德经》中所说「”上德”、「”玄德”、「”常德”都是行动的总准则。阴阳和五行思想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思想,宿命归来阴阳五行说贯穿于道教的宇宙生成论等等各个方面,经典《抱朴子内篇?黄白》说:「”我命在我不在天。”究竟什么才是是命?如何才能摆脱宿命从而掌握宿命运我们可能都听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个人中了彩票一千万,可是第二天就高兴死了。或者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一直吊着一口气,就为了能吃一口饭,饭一到口人就断了气。这其实就是宿命,中彩票的人命中注定他挣到一千万生命就要结束。快要死的人就因为人生中就差那一口饭生命就要走到尽头。其实这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把毕生的福报消耗完,一旦消耗了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如何摆脱命运的安排从而拥有一个更好的命局呢?答案就只有一个字,「”修”。修的是什么?修的就是福报。《易经》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行善积德就是摆脱宿命最快最直接的方法。《了凡四训》中就记录了作者袁了凡先生通过行善积德为自己积累福报,从而改变命运的许多例子。并留下书籍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袁了凡先生在早期就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袁了凡在听算命先生说了自己不幸的一生,并发生了很多事佐证了这一准确性后,于是他曾一度消沉,认为宿命是真实存在的。幸运的是后来在一位道家高人的指点下他认识到了道教的天命论(天人合一,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予以肯定。)按照高人指点的方法去积德行善,很快就有了效应。他发现他的命运变好了。本来他是没有仕途的,可是通过积累福报他居然考上进士做了官。所以我们要相信人定胜天的这个观点,摒弃消极的宿命观。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有过改之,并且多做善事积累福报。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运气变得越来越好,做事情越来越顺,家庭幸福等等。最后我再把孙思邈真人在《福寿论》中说过的「”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这句话拎出来告诫大家。我们此生的善恶之报都是由我们自己所造的善恶来决定的,所以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唯有造善积福才能真正掌握命运的方向,让他往好的方面走。
常德(以前叫津市)的婚俗在过去几千年封建社会中,与其他地区的婚俗有相同之处,但津市婚俗由于受移民、商业氛围浓郁等因素的影响,又有其鲜明的特色。在男女婚姻全过程中规约分明.程序清晰,形成了一整套婚姻规定,谁也不能逾越。津市婚俗分得很细,共分说媒、换庚、过茶、求喜、报期、下书、过礼、哭嫁、娶亲、女方发亲、入洞房、闹房、回门等十多道程序,十分复杂。一场婚姻,搞得双方亲人囊中如洗,精疲力竭。但不管怎样累,怎样繁琐,结亲的双方都尽心尽力操持,争取把婚事办得尽善尽美。
在旧时,津市婚俗中第一道程序是“说媒”。这是典型的封建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男方的父母看中了女方,就请媒人去女方家说媒。说媒有两层意思:第一,夸奖男方家如何好,如何有钱,男方长得如何英俊、有地位、有学问等等。第二是看女方的家境如何,姑娘是否漂亮等等。媒人,津市俗语称“红人先生”,此“红人先生”去女方家告知,无论说媒是否成功,男方必须给钱财。
男女方通过说媒,送彩礼,双方满意后,第二个程序是“换庚”。庚就是生庚八字,指双方出生的时辰、年庚。换庚又叫换八字,《文海披沙》释义:‘‘李虚中以人生年月日所直干支,推人祸福生死,百不失一,初不用时也。自宋而后,乃并其时参合之,谓之八字。”八字由算命先生推算,若八字合得上,才选定吉日,将男女双方的生庚八字用红纸写好,相互交换。男女双方换庚后,男方就给女方送礼,男方随媒人把礼物送到女方,女方设宴招待,这样,双方就正式确定了婚姻关系。
第三道程序是“过茶”。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之后,必须选良辰吉日办喜事,在还未办喜事的这一段时间里要相互往来,特别是年节诸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大节里,男方必须再给女方送礼。此送礼与彩礼有区别,不必送太贵重的礼,肉、鱼、糕点、糖果均可,以示男方对女方的重视和客气,以及与未来的亲家增添友好气氛。
过茶使双方保持密切联系,等双方都到了结婚的年龄,第四道程序就是“求喜”。求喜是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办喜事。求喜也要带一点礼物,主要是衣被布料等。若是女方同意,又要请算命先生推算良辰吉日,确定吉日后,女方便向男方正式提出彩礼要求等。
第五道程序叫“报期”。男方将算命先生算的良辰吉日用红纸写好,带着准备好的彩礼由媒人陪同送往女方。津市旧时乃繁华商业城市殷实人家较多,送彩礼一般是绸缎衣物,大户人家还送金戒指、金项链等贵重物品,彩礼越重,越显示男方的经济实力和“会做人”,这样,女方就愈高兴愈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男方。
彩礼送到女方家,女方收下彩礼,男方家就要向女方家亲戚长辈“下书”,请女方家的上亲,一般为长辈或舅子,在婚期送亲吃酒。这种酒客又叫“书客”,被视为最尊贵的客人。
“下书”过后,男女双方便开始操办喜事等。男方将女方提出的“水礼”(殷实富家送整猪、整羊、整罐酒、浏糖饼120个,普通人家也要送二十斤肉、数瓶酒、衣物鞋袜等),以及主亲的茶(肉、鱼、点心包子),请人送往女方,新郎、媒人一同去,此为“过礼”。到了晚上,男家备办一桌酒席招待新郎,此时。男家要配“十兄弟”,即新郎加上九名未婚童男。童男可以是自家亲属,也可以是邻居、朋友等。在席间还要闹席,闹席就是猜拳行令,每个童男向新郎敬酒,十分热闹。这时,办席的厨师也参与,向新郎索取烟钱。大户人家除了配“十兄弟”,还要设宴祭祖,行三献礼,升号匾,谓“即冠而字”,显得更热闹。那么女方同样备办酒席招待新娘,也要配“十姊妹”,请未婚的九名少女同样可以是亲属,也可以是邻居、好友相陪。此时新娘便开始哭嫁。
“哭嫁”是第八道程序。这是新娘嫁给新郎必不可少的规矩,一是显示有孝心,娘家把自己养大,就要离开了,从此不能天天尽孝,难受得哭。其二嫁到男方家,未来生活,不知是否幸福.心中没底,惧怕得哭。其三是撒娇得哭。其四是兴奋、激动得哭等等。津市流传有《哭嫁歌》如下:
我的姆妈也,
我头发往上梳,
眼雨往下流,
我一世不想把新娘做。
我的姆妈也,
我假如是您的儿子,
娶个媳妇满堂红。
我的爹爹也,
您嫁了姑儿满屋空。
此时,在门外看热闹的小童,就会唱起清亮、刺耳的儿歌
新姑儿新姑儿你不哭,
转个弯儿就是你的屋。
新姑儿新姑儿你不笑,
转个弯儿就是你的灶。
“哭嫁”往往哭到新娘声音嘶哑,母亲泪涕四流方才罢休,实在有趣。
第九道程序是“娶亲”,男方用轿子到女方抬新娘。抬新娘的轿子必须是红花大轿。此轿很讲究,红篷金杆,前垂水竹大红镂花轿帘,甚是气派。抬书客则用小轿。新郎坐花轿前去,娶回新娘后换高头大马,或坐小轿,由媒婆陪同娶亲队伍去接新娘。娶亲队伍前有吹鼓手吹喇叭,敲锣打鼓,中间几顶四抬大轿,后有“十兄弟”、亲友、媒人等相陪,十分热闹。娶亲队伍到了女方家,不许进屋,女方的厨师和侍女急忙把门关紧,向新郎索取喜钱、烟钱(往往从门缝里塞进屋去),女方的人收到喜钱、烟钱,才把大门打开,迎接娶亲队伍和新郎,大办酒席。如果是富户人家,不光三亲六眷都接请吃酒,连整个一条街的街坊邻居,都下请帖接客,红包、礼品堆积成山,酒席可摆上数百桌。小户人家也拼命攀比。酒毕,新郎还要向女方长辈下四大礼后,再返回,等候女方发亲。
“女方发亲”就是第十道程序。此时,新娘打扮一新,头戴凤冠霞帔,身穿大红镶边摆裙,脚上却穿着旧鞋,由长兄(没有长兄由弟弟,没有弟弟由表兄弟)背到堂屋,站在预先准备好的四方木头上,拜叩祖宗牌位,三叩三拜,十分繁琐,此叫做“辞香火”。拜完祖宗,再换上新鞋,由兄长或兄弟背上大红花轿。新娘临行时,父母给新娘一些零钱,叫“撒轿钱”。这种“撒轿钱”作用很大,因为途中轿夫喜欢挑逗新娘,时而把大红花轿摇摆不定,时而故意停轿不走,时而从轿窗偷看新娘等等,此时,新娘就用“撒轿钱”打发轿夫,轿夫才会平安把大花轿抬到婆家。此为富贵者娶亲。贫家人娶亲,新娘没有凤冠霞帔,只顶红盖头,其他礼节都一样。娶亲队伍来到男家后,队伍中抬家具,挑马桶、脚盆或瓷器的脚夫要在男家门口颠几颠,晃几晃,似乎在告诉男方多给几个力资钱。男方要毫不吝啬地给脚夫力资钱。男方再派人把衣柜、家具、箱子、被褥等接进新房摆好,请邻里受尊敬的人来铺床,一般铺床时都唱《铺床歌》:
甲:铺床铺床,两头适当。
乙:先生贵子,慢生姑娘。
甲:枕头两头架,新郎倌两头爬。
乙:枕头两头丢,养的儿子像泥鳅。
此《铺床歌》充满了封建主义色彩,先生贵子,是重男轻女。铺床时特别讲究枕头,枕头铺不好,夫妻睡觉就不和谐,而且养的儿子像泥鳅一样瘦小。待床铺好,新房布置好后,礼生(一般为道士)在门口摆起香案花烛,并宣读《车马文》,又叫《拦车马》,此行是洒鸡血拦轿,这里面有傩祭成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十姊妹分两排站在门前,迎接舅子,叫“接风”。然后由厨师杀雄鸡,用鸡血治煞,《拦车马》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把妖气邪气拦在门外,保佑新婚家庭清吉平安。之后,轿夫再抬起花轿,在房前打几个圈圈,叫做“回车马”。经过这样多的程序,再把轿子抬到堂屋,书客(舅子)掀开轿帘,男方请邻里受尊敬的女人牵新娘出轿门,再由礼生引新郎与新娘跪在堂屋中摆好的草垫上,进行“双拜堂”,礼生先读“合卺文”,合卺即成婚。读毕“合卺文”,拜堂开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祖先,夫妻对拜,夫妻换盏,喝交杯酒等。拜毕,新郎牵着新娘入房。入洞房也有讲究,夫妻人洞房后,看谁先抢到床上坐,谁抢了先,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谁就为强。
第十二道程序是“闹房”了。古时闹房有各种各样的闹法,有低级庸俗的,也有健康文明的。据说津市“百禄斋”的大老板娶媳妇闹房,全是由津市上流社会宾客考新娘,无论是对对联、猜谜,还是其他问题,新娘都对答如流,显示出新娘的才气和机敏,很受客人钦佩。也有闹房叫新娘新郎做游戏咬糖果的。更有趣的闹房是用谐音来说明夫妻问的快乐。客人在洞房中拿出先准备好的五件物品:一只金戒指,一只瓷碗,一根针,一双筷子,一面锣。客人叫新娘把五件物品从头至尾念一遍。新娘不知其意,只得念“金、碗、针、筷、锣”,连起来一听就知道是“今晚真快乐”,真是有趣。
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回门”。婚后三天,娘家派舅子或姨妹子接新婚夫妻回娘家,此叫“回门”。不过新郎新娘必须当日返回,不能在娘家留宿。新郎新娘回家后,一月之内不准空房,新郎新娘都不准在外面睡觉。等到一个月后,新郎再送新娘回娘家,这样,新娘可在娘家住上一个月,然后再由新郎接回。